科研平台

2022-09-08 13:09
来源:本站
序号科研平台
名称
专业
领域
平台简介启动
经费
成立
时间
1黔南州民族医药(纳米医药)协同创新中心药学协同创新中心现有用房1000余平方米、实验用房16间,其中办公用房3间,实验室拥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色谱、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超低温冰箱、双级反渗透超纯水机、冷冻干燥机、荧光显微镜、硬度仪等科研设备,用于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科研人员30余人,正高10人,副高13人,博士8人。主要针对黔南民族特色的医药进行筛选整理,对相关民族药用植物展开引种驯化、种植繁育等进行基础研究,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都匀、福泉)2个子项、建有黔南民族医专中药产业实训基地;对药效好、开发前景的大的民族医药、纳米药进行医药活性筛选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积极开展对纳米民族医药、纳米生物医学传感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开展白僵蚕乡村振兴项目、民族药南烛等特色民族药研究、开发3个生物医学传感研究。对黔南州民族医药开展系统性基础研究,搭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平台,推动了黔南州经济社会繁荣发展。102019
2黔南特色药用植物开发与利用博士工作站药学博士工作站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项目成果为基础,建立黔南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平台,为大健康医药产业提质升级夯实基础。发掘具有黔南州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道地药材、地产药材和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阐释民族药作用机理、探索民族药理论基础。拓展特色药用植物的应用范围,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赋能乡村产业振兴。102020
3黔南州民族药(水药)重点实验室药学平台建成以来,运行机制与管理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目标。平台目前由黔南民族医专药学系负责具体管理,向全校师生开放,除承担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外,也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依托平台,大力开展民族药及中药材质量控制相关研究,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22009
4黔南州人体寄生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基础
医学
人体寄生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旨在结合黔南州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衔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瞄准黔南州重点寄生虫病的防治难题,解决防治我州主要人体寄生虫病(带绦虫病、土源性线虫病、人芽囊原虫病等)的关键问题,取得标志性原创成果;在研究易患因素、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开发药物,建立适合州情的诊断与防治方案,为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和创新平台。实验室基于依托单位的强强合作,优势互补,力争创立具有一定特色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融合的基础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模式,围绕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寄生虫病防治药物研究、寄生虫生物学和致病机制研究、寄生虫病健康教育等4个方向,坚持科研创新,充分进行资源整合,学科融合、渗透和交叉,汇聚人才,将实验室建设成为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临床应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研究基地。102021
5黔南州分子生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基础
医学
1.开展产前诊断、遗传病、传染病、常见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基因诊断和防治。
2.
开展黔南少数民族基因多样性研究。
3.
科研促进教学,培养高级医务人才。
4.
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科研档次。
202000
6黔南州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医学检验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贵州省骨干专业、病原生物及免疫学检验教学团队是贵州省优秀教学团队,获贵州省教育厅专项资金资助。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抢抓机遇,并积极争取学校配套资金,在实验室平台建设、科研、教学水平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现实验室软硬件条件、科研水平位居全省同类型实验室前列。本实验室集科研、教学于一体,始终坚持“育人才、建体系、造环境、稳发展、求创新”的发展原则。实验室的定位: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结合黔南州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衔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卫生行业特色。通过建立全新的运行机制、建设一流的科研队伍、提升病原生物学的学科水平、构建先进的技术平台,增强创新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保障人民健康。研究方向:1.病原生物学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性研究;2.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机制与预防控制;3.病原生物流行病学、免疫学、遗传学、形态学研究;4.肿瘤及肿瘤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5.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6.病原体分子进化、耐药机制研究;7.抗病原生物天然产物的研究。10万2021年
7黔南州天然产物组分与功效重点实验室基础
医学
实验室是以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实验室为基础组建的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中心基础医学平台。平台本校工作人员中有2位具有博士学位,8位硕士。在近三年中获得校级以上课题共 17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科技厅项目2项,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州基金2项,累计经费118.7万。发表论文13篇,SCI 论文2篇,中文核心7篇。该平台的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荧光探针及传感器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中药民族药的资源利用、活性物质结构与功能、中药民族药新药研究开发为对象建立现代特色中药民族药物发现和发展阶段的“资源-化学-药理-创新药物”综合性研究体系。实验室在贵州医科大学天然药物资源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帮扶下科研能力和水平有进一步提升,团队科研水平和素质在黔南州有一定的优势。10万2021年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